日媒:苏州事件是针对日本人的仇恨犯罪?反驳《现代商务》的批评 ...

2025-8-21 14:38|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46| 评论: 0|原作者: 富坂聰|来自: 雅虎日本

摘要: 日媒:苏州事件是针对日本人的仇恨犯罪?反驳《现代商务》的批评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写真:ロイター/アフロ) (图片来源:路透社/ aflo) 说起苏州和事件,日本人首先会想到去年6月发生的日本人 ...

 

日媒:苏州事件是针对日本人的仇恨犯罪?反驳《现代商务》的批评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写真:ロイター/アフロ) (图片来源:路透社/ aflo

 

说起苏州和事件,日本人首先会想到去年6月发生的日本人学校校车袭击事件。被持刀男子袭击,一对日本父子受伤,一名中国女导游死亡。

 

9月,中国南部城市深圳市发生了在日本学校上学的男童被刺身亡的惨痛事件。

 

“又来了”,这是接触新闻的日本人真实的印象吧。

 

媒体上充斥着对事件的报道,其中一篇就是对我的批判。

 

这是815日《现代商务》的文章《在中国,必须隐瞒自己是日本人的孩子的身份活下去~肆虐的“反日谣言”和反日电影“731”“九一八”事变日公映后高涨》(以下简称文章)。

 

读了最开始的部分,我惊讶地发现根本没有反驳的必要。但是,我想借此机会对反日和事件进行一次总结,所以决定写一篇报道。

 

我之所以写“荒唐”是因为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

 

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认定这一系列事件的原因是“反日”呢?即使中国司法存在问题,隐瞒了动机,但在没有发现犯人及嫌疑人在网络上批评日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发表反日言论等任何“反日痕迹”的情况下,凭什么做出判断呢?

 

▲反日情绪强烈的人对政治动向漠不关心?

 

无论是去年的苏州还是深圳,这都是可以预测将被处以重刑的犯罪行为。用严厉的刑罚换取对日本人的愤怒爆发,却什么也没说,也没有任何回报,犯人能接受吗?

 

正因为无法解释,所以去年当初解说为“反日”的专家和记者们中途使用了“五失人员”(指对社会绝望的人)这个词,毫不在意地修正了自己的说法。

 

如果反日是目的,在日本的设施(大使馆最好)前叫喊或扔鸡蛋就足够被视为英雄了。有必要杀死一个孩子来换取死刑吗?

 

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在2000年代开始愈演愈烈的反日游行中,我与发起反日游行的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代表童增等主要活动家几乎都见过面,仔细听取了他们的主张。

 

这篇文章的作者小桂花(以下简称笔者)自认为信息灵通,并写道:“反日情绪强烈阶层的中国人原本就不了解日本的选举活动等政治动向”,但恰恰相反。他们因为厌恶日本所以是日本通。最让他们生气的是,他们认为日本政客“根本没有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实际上,他们对日本政治家过去的言行也很了解。

 

笔者指出的反日情绪高涨在2004年之后的10年间也有过,比现在更加过激。当时网络还不发达,但日本超市被组织性地袭击,日本人被出租车司机拒载等问题时有发生。

 

▲不正确的引用

 

我这次去了事件发生后不久的苏州,无论在街上还是夜晚的公园,都感觉不到笔者所说的险恶空气。与2000年代中国朋友以“不喜欢和日本人一起去餐厅”为由拒绝的情况相比,现在的气氛相当平静。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必警戒。但是,将暴力犯罪和反日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未免过于武断。

 

追根究底来说,如果是训练有素的信得过的写手,了解案件后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嫌疑人有无责任能力。

 

我之所以在报道中使用“惊呆”一词,是因为如果不能证明反日和一系列事件之间的关系,这篇报道就失去了根据,同样,我也对笔者的写作技巧产生了疑问。

 

报道中抓住我提到参政党的这一点,引用了“因为参政党等政治家发表了排除中国人和修改历史的言论,所以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变坏了”,但正确来说应该是“由于参政党的跃进,中国也关注其发言”。从亲近政治的人那里不断出现排除中国、修改历史的发言,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感情就会变坏”。

 

即使我不赞同参政党的发言,“变坏了”和“变坏了”的意思也不同。第一,正如开头所述,我并不把凶恶事件与反日联系起来考虑。一看就知道这篇报道缺乏基本的正确性。

 

▲缺乏对日外交的基本知识

 

最后,关于电影“731”上映日期的指责,在我接受采访的时候能够判明的只有“上映延期”这一事实,“照顾日本”这一说法在产经新闻的报道“电影“731”上映延期”《时事通信社》和TBS电视台报道,作为臆测,《京都通讯》和《东京新闻》也进行了报道。如果不怀疑报纸所写的内容是错误的,那我就接受,但同时希望笔者和《现代商务》能告诉我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另外,笔者的“背道而驰”的批评似乎也针对中国方面“照顾日本”的诸多方面,首先,笔者就当局删除相关报道的行为解释为“控制模仿犯的意思”。因为与反日的关系没有得到证实,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笔者在“中国当局根本没有考虑到日本”的意义上批评中国是“完全相反”的话,那也是完全相反的。

 

以情报通自居的笔者,恐怕与外交相关人士没有接触吧。中国目前在对日关系上的态度是“在小范围(主要是台湾和历史问题)以外的地方不兴风作浪”,这是最基本的知识。

 

正因为如此,在水产品和牛肉进口上表现出妥协的姿态。遗憾的是,现在台湾问题又开始出现问题,但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电影《南京照相馆》和“731”的上映,如果考虑到战后80周年的时机,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勉强理解为煽动反日。战胜国中国当然会在重要年份庆祝,这与欧洲各地庆祝诺曼底登陆日(去年6月)或德国投降日没什么不同。

 

对我的批评是隐去个人姓名进行的,但因为写明了节目和日期,所以可以特定。

 

笔者和《现代商业》在没有向本人确认的情况下损害了信赖。既然如此,就应该诚实地说明文中指出的点。至少《现代商务》将事件与反日这一动机断定地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对他人进行批判。作为一个应该重视事实的媒体,希望你能表明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是正当的批评。

 

 

富坂聰,1964年出生于爱知县。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后,先后担任《周刊邮报》记者、《周刊文春》记者。作为记者向杂志投稿,发表著作。2014年任拓殖大学教授。

 

 

作者:富坂聰           来源:雅虎日本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46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