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犯令香港更美?

2020-9-8 17:2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222| 评论: 0|原作者: 屈颖妍|来自: 有理儿有面

摘要: 通缉犯令香港更美?来源:有理儿有面本文作者:屈颖妍,香港资深媒体人 这几天,大家在讨论三权分立,争拗,源于去年九月教育局推出的高中通识书“自愿送审”计划。 经历10个月覆检,出版社最近推出修订版课本, ...

通缉犯令香港更美?
来源:有理儿有面
本文作者:屈颖妍,香港资深媒体人



       这几天,大家在讨论三权分立,争拗,源于去年九月教育局推出的高中通识书“自愿送审”计划。
 
       经历10个月覆检,出版社最近推出修订版课本,当中大部分通识书都删除了“三权分立”部分,于是反对派群起攻讦,说这是政府对教科书的政治审查。
 
       我的疑问,倒不是三权分立不分立,而是,教育局审查教科书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是“自愿送审”而不是“规定送审”?老板管下属,天经地义,教科书要在教育局管辖下的学校使用,受点监管好正常,大家到底大惊小怪什么?我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只需要高中通识书送审?那初中呢?
 
       于是,我随手找来几本初中通识课本看看,不翻犹自可,一翻吓死人。
 
       其中一个“议题剖析”,题目是: “年轻一代能令香港更美?”请学生根据以下两段参考资料作答。第一则资料是: “罗冠聪5万票当选,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年轻议员”;第二则资料是: “青年启动邻舍团年饭,推动友善社区”。
 
       罗冠聪令香港更美?不是吗?一个被DQ的议员、一个被通缉的逃犯、一个丢下手足到外国偷生的暴乱领袖,何美之有?
 
       同一本书,谈到“社会及政治事务参与”部分,书中只选了一个人物做例子,他的名字叫朱凯廸。把这个人塑造成一个建制内及建制外都有高参与度的正面人物,却没有提及他在立法会内爬墙掷物、在街头违法集会的破坏行为。
 
       还有一课堂讨论焦点: “香港仍是法治之都吗?”一个全版,列出三例,叫学生以此三例为基础,讨论香港法治仍存在否?这三例分别是:前特首梁振英“行李门”司法覆核案、“七警案”、“曾荫权案”。
 
       我想,这些讨论题目,旨不在最后结论,而在过程,让教师可以旧事重提,把特首及警察的负面新闻加以抹黑演绎,再代代相传下去。
 
       惊吓的不只是书本内容,还有课本的编著者。之前已有人发现,原来香港中学的通识课本其中一个编撰者是戴耀廷。也许戴的名字太响,近年再版的书没了他名字,却换了另一个戴姓教师,名叫戴健晖。
 
       大家仍记得吗?戴健晖就是去年黑暴期间在网上发布恐怖仇警言论,咒骂警察子弟“过不到7岁”、“20岁前死于非命”的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前助理校长。虽然此人已调职,但仍在校内任教,而且还有份撰写全港学生都会接触到的初中通识书,我实在觉得,教育局你们是否管得太少?
 


原文转载自《大公报》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222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