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被判“双重犯罪”,何日才能回国? 作者:叨侠小叨 来源:叨侠 加拿大当地时间5月27日上午(北京时间28日凌晨2点),英属哥伦比亚高等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首次判决结果,认定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Dual Criminality)标准,因此对于她的引渡案将继续审理。孟晚舟当天出庭并听取法庭所做的判决,她将留在加拿大参加后续的相关听证,并等待新的审判结果。 这一裁决不利于孟晚舟。不过,她仍然有上诉的权利。这也许是被捕18个月以来,孟晚舟离自由最近的一次——其引渡听证会迎来了第一个关键性判决。 孟晚舟在出庭路上 对此,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在推特上发布声明回应称,中方对有关决定表示强烈不满以及坚决反对,并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声明驳斥加方协助美国打压华为,声明要求,我们再次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立场以及关切,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 华为公司随后发表声明称,“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我们希望加拿大的司法体系最终能还孟女士清白。孟女士的律师团队将不懈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不自由的孟晚舟 2018年12月1日,来加拿大温哥华转机的孟晚舟突然遭到加拿大皇家骑警的逮捕。 罪名是:疑似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禁令,向伊朗出售敏感技术;涉嫌对香港汇丰银行作出不实陈述,谎称华为子公司星通科技与华为无关,蓄意误导汇丰银行为华为与伊朗的非法交易提供服务。 下图是孟晚舟案的时间线整理: 图片来源:新京报 一年多以来,中国政府、美国政府、加拿大政府和华为公司四方围绕孟晚舟案进行了多次博弈: 中国:美加两国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任意采取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加方应当切实纠正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 美国:维持指控,并于2019年1月29日,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 加拿大:将捍卫加拿大的司法独立,扣留孟晚舟并非出于政治动机。 华为:公开批判美国打压,但仍谋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孟晚舟案件的三个关键问题在于: 第一,孟晚舟有没有”双重犯罪“; 第二,加拿大执法人员逮捕孟晚舟是否程序正当? 第三,美国指控孟晚舟欺诈罪名是否成立? 现在第一个问题加拿大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下一次听证的时间是在六月,主题是”程序滥用“,孟晚舟方面控诉加拿大执法人员在逮捕孟晚舟时的行为不符合执法程序。 中美科技战的缩影 也许有人会质疑,美国为什么会跟一家中国企业过不去?最后借助国家公器,通过加拿大扣留人家老总的女儿,还要举行引渡听证会,这与全球领导大国形象相去甚远。 我们认为,孟晚舟事件必须放在这两年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放在最近狙击中国制造2025、压制中国5G、处罚中兴和晋华等一系列事件之中,就可以清晰看出美国政府整体的战略意图: 借助于美国整体霸权地位,以似是而非的政治理由打击中国领军企业,通过这些政治方式的“斩首行动”最大成效压制中国竞争力的爆发,全面遏阻中国高科技的全球崛起。以“政治+市场”的组合拳,维护美国高科技的全球地位。 孟晚舟事件,应该是美国蓄谋已久的打压华为的一次升级。这和中国企业在5G领域展现出来的越来越强的竞争力有关,跟华为在5G的整体布局有关。 美国为了封堵华为,这些年已经采取了多种手段: 2017年,开始禁止美国国内运营商使用华为设备。 2008年12月1日的孟晚舟事件,美国正式开始了对华为的全面打击。 2019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将华为及其70多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获取元器件及相关技术。 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进一步加紧了对华为的封锁。 美国这次打击华为,并非简单的一击,而是一套组合拳。对华为彻底封杀后,紧接着又把包括360在内的33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至此,近三百家中国企业和机构进入了被禁运的清单中。 两年前从中兴开始,最初还是“点对点爆破”,此后不断扩大打击的领域与范围,甚至是对全行业进行打击,比如国内AI视觉领域“四小龙”至此就全部上榜。 尽管贸易战曾有休战时刻,但科技领域的争夺却从未停滞,这说明美国在科技上的遏制加脱钩是一种长期战略,不会停止也不会放弃。 放在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孟晚舟案并非中美科技战的关键,但她对华为和任正非而言,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为了让华为活下去——或许也包括希望女儿早日回国——去年,任正非接受中外媒体采访不下百次,在此之前,行事低调的任正非鲜少接受采访。 对孟晚舟而言,还有硬仗要打。 作者:叨侠小叨 来源:叨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