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铀的中国沙漠上的钍反应堆首次获得成功

2025-11-5 15:16|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23| 评论: 0|原作者: 中央日报(日语版)|来自: 雅虎日本

摘要: 不使用铀的中国沙漠上的钍反应堆首次获得成功 作者:中央日报(日语版) 来源:雅虎日本 中国在没有海的甘肃省戈壁沙漠建设的钍熔盐原子炉,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将钍转化为铀核燃料的实验。中国试验的核反应 ...

 

不使用铀的中国沙漠上的钍反应堆首次获得成功

作者:中央日报(日语版)        来源:雅虎日本

 

 

中国在没有海的甘肃省戈壁沙漠建设的钍熔盐原子炉,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将钍转化为铀核燃料的实验。中国试验的核反应堆是将钍与“高温液体状态的盐”(熔盐)一起注入核反应堆,引发核分裂发电的原子能系统。熔盐起到冷却材料的作用,因此可以不在供应冷却水的大海附近建设核反应堆。中国成功开发了西方因技术限制而放弃的最新核反应堆系统。

 

 

中国科学院(CAS 1日表示,在戈壁沙漠的钍熔盐实验反应堆(TMSR?Thorium Molten SaltReactor)将钍注入熔盐反应堆,世界上首次确保了实验数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称,“这是世界上唯一使用钍代替铀矿作为燃料的运转型熔盐反应堆”。

 

钍(Th)是一种低辐射的银色金属,自然存在于岩石中。中国的钍矿产储量为28.6万吨,仅次于印度的3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可使用1000年以上。

 

钍本身不能进行核分裂,但用中子撞击钍的原子核,使其转化为核分裂铀- 233是钍熔盐反应堆的核心技术。在内陆也可以建设核反应堆,其优点是可以生产比铀核反应堆更大的能源。放射性废弃物少,安全性高。因此被称为第四代尖端原子能系统。这被比喻为把铅变成金的“炼金术”。

 

但要真正实现创意还存在一些技术难关。因为在将钍转化为铀的过程中需要精细的控制技术。美国1965年在田纳西州国家实验室建立了熔盐实验反应堆,但未能找到技术解决方案,最终放弃了研究。相反,中国在2011年将其选定为“未来尖端核分裂能源”先导项目,让100多个研究所、大学、产业体参与,成功实现了核心材料和装备的国产化。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成功将改变核电环境本身。以往的核电站作为冷却材料等使用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将在水资源丰富的海岸建设核电站。水一旦枯竭,核反应堆的堆芯就会过热熔化。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告诉新华社,钍熔盐反应堆使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材料,因此不需要巨大的压力容器和大量的水进行冷却,将核燃料装入“高温盐”生产电力。这是一种方式,安全、有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晴暖也表示,钍熔盐反应堆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重新装填燃料,不仅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还可以大幅减少放射性核废料,将反应堆建在地下它具有完善的屏蔽系统,在一般大气压状态下工作,没有爆炸危险。”

 

目前,中国正在按照实验核反应堆→研究核反应堆→试验核反应堆的3个阶段战略推进技术完善。此次成功的核反应堆具有实验性质,容量只有2mw(兆瓦),但下一步的目标是到2035年为止完成100mw级试验项目。已经有分析认为,中国正在考虑转用于产业和军事领域。中国国营江南造船厂于2023年宣布设计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集装箱船,采用熔盐反应堆。也有报道称,中国计划将熔盐反应堆用于核动力航母。

 

 

 

作者:中央日报(日语版)        来源:雅虎日本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23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