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活动外宾名单背后,中国更加自信、务实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前天终于公布了“九三纪念活动外国嘉宾名单”,大家最关心的必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名单,一共26位。已经有很多账号白天第一时间解读了,基本情况小镇就不赘述了,把笔墨留给更深度的内容,也节约大家的时间。只贴一张新华社权威速览。 为了便于理解,小镇前半部分会有些基础性铺垫,主要是关于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知转变;后半部分再具体分析这份名单,聚焦回答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这次非洲国家只来了两位国家元首? 今年非洲只来了刚果(布)和津巴布韦总统。 对比2015年,当时有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但这次没来的一共有11个国家,分别是韩国、南非、埃及、东帝汶、捷克、波黑、苏丹、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瓦努阿图。 可以发现,上次来了这次没来的,近半是非洲国家,包括南非、埃及、苏丹、刚果(金)、埃塞俄比亚等五国。还要注意,相比2015年,这次参加纪念活动的非洲国家元首,全换了。 小镇觉得,一定会有人炒作中非关系淡了,毕竟水军现在能炒作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实际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炒作过。这个峰会已经从开始的五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基本在每年9月前后举行。去年峰会召开前,网上也在非常热烈的讨论会不会聚集五十多位非洲国家元首,但最终实际到场的是16位,这也引起了一些炒作,说关系淡了等等。 但要注意,以往这类领导人峰会,基本是落实此前的谈判成果,主要工作有二:签协议、拍照片。但去年不一样,有很多非洲国家表态:这次来不仅是争取合作项目的,更是来学习中国发展经验。 如果对非洲外交比较熟悉的,会发现这几年,非洲国家谈到中国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强调学习经验,尤其是科技和产业合作,已经开始超过对具体项目和投资额的关注。非洲国家领导人也频繁在国际场合发声,支持中国的发展模式。 正视中国发展经验,已经成为全球潮流。如果说非洲国家还是因为有求于中国,加上几十年积累的深厚友谊,那么美国的变化,更具代表性。 今年3月,美国开始流行“丰饶议程”,这股热潮来自于美国今年初出版的新书《丰饶》,这本书几乎处处拿中国作为榜样,去思考美国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借助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试图得出美国基于自身困境的本土解决方案。从方便中国人理解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美国版的“睁眼看世界”。 这本书内容很有趣,比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书中认为中国发展模式最核心的就是政府作用,关键是公职人员的积极作为。书中认为,不同于美国精英去从事金融商业等赚钱行业,中国政府聚集了全国大量精英,这些精英极大提高了国家运转效率,做成了大量美国做不到的关键工作,希望美国精英也能积极投身政府。这本书目前国内还没有引进,期待尽快在国内出版。 这股美国社会自发的讨论热潮,才是今年“中美网络对账”爆发的真正原因,而“对账”也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内部讨论的热潮。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反而进一步升温。这就体现在8月19日美国《外交事务》刊文,题目为《The Real China Model》(《真实的中国模式》)。 这篇文章核心是反对西方流行的中国崛起是因为盗窃西方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的观点。文中明确强调,西方传统认为的中国政府通过大量补贴扶持产业发展,这是部分原因,也停留在浅层。而从更深层、更系统的角度,关键是积极有为的政府作用,在决策者的系统规划和组织落实下,“中国建设了成为具有韧性的技术强国所需深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数字网络、拥有先进制造业知识的庞大劳动力队伍。基于这些强大的基础,中国才取得了美国难以想象的飞跃式进步。 文章中还强调,中国目前主要目标不是快速增长,而是自给自足和技术进步。 这篇文章的内容小镇非常熟悉,因为小镇过去几年一直在说这些内容;熟悉感就跟4月达利欧发文《不要误以为当前发生的事主要是关于关税》,他提出更需要关注的是主要货币、政治、地缘政治秩序的经典崩溃,还提醒关注自然力量破坏、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性影响,这也是小镇一再谈的。 毕竟客观现实放在这里,理性的人最终分析结果相近,这很正常,总不至于人家美国大佬还要看小镇的文章。 美国这轮对中国模式的关注不同于2008年那一轮。 2008年西方也出现了对中国模式的思考,当时西方世界热衷于讨论中国做对了什么,但很快美国态度就变了。200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曼谷提出“重返亚太”构想,随后仅仅几个月,当年底美国就升级为正式的国家战略。美国变了,自然西方世界集体转向,很快就开始统一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知,认为中国啥都没做对,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是因为战略欺骗、长期政府补贴、盗窃西方知识产权等等,一直说到现在,去年底美国分析与各国贸易情况,对中国的指责还是老一套。 在这场从中国做对了什么到中国没有做对的潮流转变中,发挥了标志性作用的是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中国事务顾问白邦瑞。 这个人很不简单。20世纪90年代之前,他坚定支持中美合作,其观点影响了时任国务卿基辛格,在中美尚未建交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特批建立了“白邦瑞渠道”,让当时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与中国展开秘密军事合作沟通,1975年还在《外交政策》杂志刊发文章,支持美中军事合作,之后也就有了中美军事上的蜜月期。 20世纪90年代后,白邦瑞180度转向,呼吁美国要警惕中国崛起,其言论令美国政府也觉得太极端了。他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中国的“韬光养晦”,就是中国古代“卧薪尝胆”的现代版,因此美国必须避免中国条件成熟后挑战美国的地位。 白邦瑞中文很熟练,熟练到能够非常准确、自然的使用成语,更厉害的是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变化毫无内耗的转变观点,他就曾公开解释为什么对中国的观点发生180度逆转,他说“那时候,苏联确实很强大,为了美国的利益,我主张‘联中抗苏’。但是今天,情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的立场有所转变不也是很正常的嘛”。 顺便一提,小镇最近在读基辛格的两本书,《论中国》《白宫岁月》,强烈推荐。 正如之前提到,小镇认为这次发生在西方的第二轮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反思,绝不同于2008年。关键原因是中国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而美帝国的衰退与问题,已经无法遮掩。 强者说的话,就算完全没道理,任何人也会先思考下是不是自己思虑不周、没有看出来隐藏的深意。国家也是如此,过去美国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效仿美国模式的国家上百个,有哪个后发国家成功了?但不妨碍全世界崇拜美国。 好了,基础性回顾就到这里。 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发展模式,学习中国经验,已大势所趋,也影响到中国对外工作。 十年前,中国决策者就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经验”。但不同于美国认为自己的经验是普世的、要求其他国家照搬,中国对外谈“中国经验”,强调三点:一是中国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路径依赖提供了新的选择;三是中国不输出中国模式,也提醒各国不要照抄照搬。 所以,相比一次大活动,到底多少国家元首来,更需要关注实质。10年了,中国国力和影响力大增,已经不需要撑场面了,现在想要访问中国的国家元首太多了,可以说,只要中国愿意,完全可以邀请更多国家元首参加“九三纪念活动”,甚至凑出80个国家也完全可以。 但是又何必呢?就如2024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题是“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具体项目合作,而是更具战略性,更聚焦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在非洲的实践,论坛提出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务实地说,能够有能力提高到这一层次的非洲国家,是有限的,来了以后发现说的事情层次低了,也尴尬,这也是会议活动要聚焦主题的体现。 2024年9月的中非论坛,是中国外交更加务实、更加深入的体现,体现了2023年12月最新一次外事工作会议带来的思维转变。还要注意,今年上半年在外事领域还有一次关键性会议,那就是周边工作会议,小镇之前撰文《关税战进入熬鹰阶段,周边安全是接下来的重点》,提醒中国对外关系,开始从层级较低的经贸往来,上升到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标志是4月出访东南亚三国,都确立了外交、国防“2+2”战略对话机制,而越南还增加了公安,升级为“3+3”战略对话机制,这是因为越南的公安系统很特殊,也参与国防。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