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美国霸权反靠韩国 作者:郑义吉(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这是韩国总统室公开的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意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纪念帽子,摄于8月3日。韩美日前在经贸谈判中就韩方提出的“MASCGA”项目达成一致,韩方代表团为此制作该纪念帽子。 (图片来源:韩联社) 美国海军的主力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海伦娜”号,自1986年服役后,原本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期6个月的维修保养。但进入2010年代后,维修周期不断延长。2017年起,它一直滞留在船厂,直到2022年才重返海军序列,却仍需追加维修。在维修期间的去年5月,甚至发生一名海军士兵死亡的事件。最终,今年7月,这艘潜艇黯然退役。 美国国防部在2020年订购的新型“星座”级护卫舰,原计划于2026年服役,但目前工程进度仅完成了船体建造的10%。项目初始预算为13亿美元,如今已至少超支6亿美元,最终成本和工期几乎无法预估。 “海伦娜”号与“星座”号的困境,折射出美国海洋霸权的衰落。这个曾经主宰全球海洋的国家,如今已无力建造一艘远洋航行船舶。2023年,中国造船量达3300万吨,韩国为1800万吨,而美国仅有6.48万吨。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美国则仅为0.1%,几乎被淘汰出局。美国制造的商船不足全球总量的1%,即便身为LNG出口大国,也没有一艘自建的LNG运输船。 全美仅剩两家商船造船厂,其余船厂只建军舰。其中,费城造船厂去年9月承接了3艘3600吨级集装箱船订单,单艘造价高达3.33亿美元;而同规格船在中国仅需5500万美元,韩国韩华海洋更能以2亿美元建造1.6万吨级的大型船舶。去年12月,韩华集团收购了这家费城造船厂。 造船能力直接关系到海军实力。美国海军的战舰(含潜艇)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约600艘锐减至295艘,而中国目前拥有370艘。按计划,美国到2054年将增至390艘,中国则将在2030年前增至435艘。 美国自我安慰称其军舰性能优越、设计独步全球,但被中韩超越只是时间问题。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新服役战舰157艘,美国仅67艘。中韩在造船成本和工期方面的效率已超过美国3倍。 在护卫舰建造上,中国“南阳”舰用时5年,韩国“东海”和“天安”号用时仅3年,而美国“星座”级则预计要7年。驱逐舰方面,韩国的“世宗大王”和“茶山丁若镛”号仅用时2年,中国“南昌”舰为6年,美国的“帕特里克·加拉格尔”号用时 8年。美国军舰的服役周期与维修周期几乎相当。比如,美国“博伊西”号核潜艇要经过长达14年的维修(耗资12亿美元)才能在2029年重返大海。 自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亚洲新航路以来,掌控海洋与航道始终是霸权国家的必要条件。太平洋战争中,美国虽遭珍珠港突袭,却凭借强大的造船与制造业能力,仅用6个月就在中途岛海战逆转战局。当时,美国将商船建造周期从7个月压缩至6周。 如今,这样的美国却向韩国伸出了橄榄枝。自拜登政府时期起,美国就寻求与韩日两国合作。去年9月,时任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访问蔚山现代重工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他亲眼看到该船厂不仅能建造包括潜艇在内的40至50艘军舰,还能以一半的成本和时间完成美国研发的最尖端宙斯盾舰。美国本土既无能同时建造军舰和商船的造船厂,也无任何船厂具备远洋商船建造能力。他当场恳请韩方赴美投资,这也促成了韩华海洋收购费城造船厂。 在韩美关税谈判中,韩国提出的美国造船业振兴计划“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其实并非韩方原创。美国正试图将其全球霸权的核心支柱——海洋力量——托付给韩国。历史上可曾有霸权国将攸关国运的核心能力,交由外国,更何况是昔日的“藩属国”? 这对韩国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韩国的造船和制造业能力及资金可能被单方面榨取,并在中美博弈中被迫与美国捆绑而难以脱身;另一方面,韩国对美谈判筹码与国际地位有望提升,制造业实力或将进一步增强。可以确定的是,韩国已从本质上摆脱了对美的“乙方”地位。必须确立新的认知:韩国不仅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在某些领域甚至可能成为“甲方”。 李在明总统将于24日访美,推进MASGA计划的具体化。历史的教训仍在:元朝曾以联军之名,将征日的造船与战备负担转嫁给高丽。MASGA计划绝不能重蹈覆辙。 作者:郑义吉(记者) 来源:韩民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