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短期内,以色列会再次对伊朗开战吗?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01 — 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联合发起的这场“12天战争”,以伊朗惨胜,以色列惨败而告结束。 说伊朗惨胜,是因为尽管伊朗挫败了以色列的战略企图,但损失巨大——这一点,网上有大量资料,在此不赘。 说以色列惨败,是因为以色列不仅没有实现发动战争时预期的两个目标——消除伊朗核能力和更换伊朗政权——反而遭受了立国七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打击,所有弱点和软肋都暴露无遗。 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基本上所有的预言家都认为伊朗会大败,结果伊朗胜了;都认为以色列会大胜,结果以色列败了——这对中东诸国以及各种政治力量、武装派别,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会对未来中东局势的演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停战生效之后,伊朗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将启动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的法律进程。 这意味着,伊朗国内的铀浓缩活动将完全“失控”,朝着真正获得90%以上武器级浓缩铀,并将这些浓缩铀转化为核武器的方向发展。 从伊朗的角度看,多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力助推,伊朗国内对要不要拥核的争论已经结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识。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伊朗终于跨越了核门槛,从而基本上消除了遭到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可能性之后,他们的决策者如果有我们教员的幽默感,也会考虑给内塔尼亚胡发一枚“一吨重的大勋章”。 伊朗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损失,很大程度上和以色列第五纵队的猖獗活动有关。 因此,还在战争进行中,伊朗就开始了肃奸行动。 在几天时间里,伊朗就逮捕了超过700名涉嫌为以色列服务的间谍人员,还缴获了大约1万架走私进入伊朗的无人机,以及用于间谍活动的各种情报收集器材。 此次肃奸行动范围极广,涉及普通技术人员、能源系统外包员工等。伊朗通过全国断网切断通讯、民兵设卡检查、激活内部举报机制等措施,有效打击了以色列在伊朗境内的间谍网络。 当然,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必过高估计伊朗肃奸行动的成绩,但肃奸对伊朗政权的稳固无疑是有益的,在目前的气氛与形势下,以色列摩萨德要再次取得13日的“成绩”,也很困难。 这也就意味着,从以色列的角度看,内塔尼亚胡想要通过战争来解决的两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在经过战争洗礼之后,变得更严峻,甚至更紧迫了。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以色列的风格,一向一不做二不休,它会不会短时间内对伊朗发动第二次打击? 02 — 不会! 无论内塔尼亚胡,还是以色列的防长卡茨,都在说狠话,发毒誓。 但俗话说得好,叫狗不咬,咬狗不叫,以色列短期内不会重启战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在12天战争中,伊朗已经证明,它有能力给以色列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都安然无恙的首都特拉维夫,这一次则有1/3的城区被毁,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特拉维夫首都圈核心商业区拉马特甘CBD受损惨重,地标建筑Rothschild Tower商务楼被“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击中,出现直径30米的缺口,贯穿45至60层。相邻的Dizengoff金融大厦玻璃幕墙整体爆裂,半径800米范围内70%建筑物严重损毁。 ——以色列证券交易所地下金库上方出现深达15米的弹坑,周边20家跨国企业数据中心被毁,证券交易所无限期停摆。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多个实验室严重受损,许多研究成果被毁。L3Harris军工研发中心价值8亿美元的激光武器原型尽毁。 ——大片住宅区受损,15万居民断水断电。商业步行街堆满瓦砾,仅存便利店前排起领取救济物资的长队。当地民众正常生活被打破,处于恐惧和不安中。 ——特拉维夫连续7小时防空警报,触发全国恐慌,约300万民众躲入防空洞,超1.2亿美元物资遭抢购,社会运行陷入瘫痪。 更致命的问题还在于,面对伊朗从天而降的打击,以色列找不到有效的防御手段。 ——伊朗首次投入实战的“霍拉姆沙赫尔-4”导弹,末端速度达12马赫,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突防成功率超60%。该导弹成功突破以色列反导系统,击中特拉维夫拉斐尔防务公司工厂、内瓦提姆空军基地、海法港附近军事设施等多处目标。 ——伊朗通过“蜂群无人机+导弹”协同战术,以低成本的无人机消耗以色列昂贵的拦截弹,迫使以色列单日防御成本超1.2亿美元。多波次打击压垮以军多层拦截体系,约20%导弹突破防线。 以色列央行披露,此次冲突已造成约59亿美元经济损失,这一数字相当于该国GDP的1%,令人咋舌。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损失规模竟等同于持续18个月的加沙冲突带来的总损失,凸显出此次冲突对以色列经济冲击的严重性。 以色列相关部门同时指出,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需额外投入13亿美元进行重建。 这场冲突还对以色列未来经济预期产生极大影响。 以色列央行已将全年增长预期下调1个百分点。以色列的私人与公共消费双双下降,商品和服务出口同样走低,经济前景充满阴霾。 由于以色列采取了新闻封锁的举措,所以外界可能还低估了以色列遭受的实际损失。 在遭到重大打击和惨重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以色列国内罕见地出现了反战运动,特拉维夫市中心聚集了约5万名民众,举着“停止战争”、“和平优先”的标语,抗议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断进行战争。 经历长期优裕的生活之后,以色列人的“爱国”精神也在衰退。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12天的战争中,通过海路逃往塞浦路斯,陆路通过埃及转往欧洲的以色列犹太族裔公民约4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 这次停战,表面上看起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力调停的,但根本原因,是以色列打不下去了。 还在战争进行中,以色列官员就对《耶路撒冷邮报》表态:“如果哈梅内伊宣布希望停火,我们明天就会接受停火。我们不想与伊朗陷入消耗战。” 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历次战争,都是在以色列大获全胜或占据有利态势的情况下结束的,唯有这一次,以色列没有提任何条件,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结束了。 除非以色列能够在短时间找到防御伊朗导弹的有效方法——这在技术上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何况伊朗导弹也在进步——否则的话,再次开战,以色列只能再次重蹈覆辙,遭受更加惨重的失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中,历史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中东局势已经发生丕变,以色列为所欲为的时代正在逝去——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能够制定并采取有利和有效的对策。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