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为王”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实现飞跃的战略是什么? 作者:吉川真人 来源:雅虎日本 2025年4月,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发布第一季度财报。销售额1703.6亿元(超过3兆4000万日元/同比增长36.35%),纯利润91.5亿元(1830亿日元左右/同比增长100.38%),显示出惊人的增长。简单计算一下,90天内每天都能赚到1亿元左右的净利润。 支撑这一增长的不仅仅是销售的扩大。创始人兼现任CEO王传福先生所倡导的“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一不可动摇的经营哲学,正是比亚迪今天强大的源泉。 “技术为王”精神的原点对人才和技术的不惜投资,进军IT领域和强化精密制造电子制造业的新定位,大胆进入汽车产业和电动化战略创新浪潮势不可挡。 ●“技术为王”精神的原点 王传福从大学时代起就对电池技术着迷,在研究生院专注于二次电池的研究。毕业后,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研究,特别是为提高镍电池的效率做出了贡献。将在那里积累的技术回馈社会的想法,成为了后来创业的原动力。 1993年搬到深圳的王先生发现了迅速扩大的电子通信市场的机遇。当时,手机电池价格昂贵且供应不足。拥有丰富技术知识的王先生,决定在这里赌上自己的未来。 创业期的比亚迪并没有充裕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王先生最优先考虑的是人才和技术投资。采用了13名硕士和6名博士,当时全体员工的一半都是高级人才,建立了一个破例的体制。 另外,尽量少在工厂和办公室花钱,将获得的收益全部投入研究开发。半自动化生产线和熟练工人相结合的独特生产体制,成功地以低成本量产高品质的充电电池。正是这种“低成本+高技术”的模式,成为后来比亚迪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基础。 ●进军IT领域和强化精密制造 2002年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的比亚迪,决定将IT产业作为下一个增长领域。当时,中国国内几乎没有真正生产手机外装零部件的企业,所以BYD着眼于这个未开拓的市场。 公司内部新成立IT部门,开始向国内大型智能手机厂商提供精密零部件。进一步推进上下游垂直整合,凭借技术实力和成本竞争力,数年间成长为全球大型智能手机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 ●电子制造业的新定位 比亚迪不局限于单纯的电子设备代工生产(OEM),通过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的内制化,发展成为产品提案能力高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 2022年,比亚迪电子跻身世界EMS企业排行榜前列,并不是单纯的分包企业,而是构筑了独特的地位。 他非常重视“不只是汗水,还有智慧”的制造,将比亚迪从传统的OEM提升到了一个层次。 ●大胆进入汽车产业和电动化战略 BYD在2003年收购了主要生产小型车“flyer”、陷入经营困境的秦川汽车。因此,我们获得了汽车制造许可证和现有生产设备,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收购秦川汽车是比亚迪从电池制造商向综合性汽车制造商飞跃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电动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专家持怀疑态度。然而,王先生很早就预见到向降低燃料消耗、前景更好的电动化技术过渡。 在“可油可电”(汽油和电力都可以使用)的理念下,2008年发布了世界首款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此后也一直向电动化迈进,2022年完全停止燃料车的生产,实现全车型电动化。 这种坚定不移的“新能源路线”,可以说是BYD奠定现在地位的最大因素。 ●创新浪潮永不停歇 进入2025年之后,比亚迪也不断发布新技术。 云控制型底盘系统“云辇”、整合车辆架构“璇\u742a构架”、新一代电动平台“超级e平台”等,陆续投入着眼于移动出行未来的基础技术。它不仅是汽车制造商,而且作为可持续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向改变城市和社会本身的方向发展。 比亚迪已经成为一家日营收超过1亿元的超级成长型企业,仍然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创业理念。他提出的这一哲学适用于从电子到汽车再到下一代移动性的所有挑战。 为了抓住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下一个增长机会,比亚迪的动向值得继续关注。 雅虎日本编辑并转载自解说员吉川真人的笔记《中国科技潮流新闻》。 作者:吉川真人 来源:雅虎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