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的重要性可大可小吗?“群体免疫”那么好,李文亮的“吹哨”,完全没有必要嘛。 ...

2020-3-25 11:33| 发布者: 荷兰华人新闻网| 查看: 407| 评论: 0|原作者: 吴铭|来自: 吴铭再评说

摘要: 吹哨人的重要性可大可小吗?“群体免疫”那么好,李文亮的“吹哨”,完全没有必要嘛。作者:吴铭 来源:吴铭再评说  舆情的发展,经常出现反转,极富戏剧色彩,偶然性极强,很多时候会让人昏脑涨。普通人稍不留神, ...

吹哨人的重要性可大可小吗?“群体免疫”那么好,李文亮的“吹哨”,完全没有必要嘛。
作者:吴铭   来源:吴铭再评说


  舆情的发展,经常出现反转,极富戏剧色彩,偶然性极强,很多时候会让人昏脑涨。普通人稍不留神,就会因为方向转得太快而把腰闪断。

  自这次疫情爆发以来,相信,关于李文亮吹哨人的定位及其重要性,中国人,但凡上点网、有个微博微信的,都不陌生了;要是中国有“言论自由”,中国的警方不那么让人恶心,李文亮的吹哨就会让中国提前防控疫情,就不必死那么多人了,就可以把疫情控制在小范围内了,中国,就不必付出“惊天代价”了。
  

  


  所以,著名作家、前作协主席汪方痛心疾首地讲,“枉死者”“没有胜利,只有结束。”“错、错、错”;

  海外著名作家严歌苓指责中国“瞒、瞒、瞒”;

  认真读历史的作者李不太白讲,“我们好像已经忘了,这本来是一场可以提前预警、提前防范、也有可能被控制在小范围的病毒疫情。”“我们好像对战胜自己放跑的魔鬼如此骄傲、欢欣鼓舞,丧事变成了喜事。”“就在前不久,湖北省内敷衍塞责的场景一再刷新镜头时,当话筒前的谎言一次次被事实戳穿时,当最早的八名透露疫情的医生之一李文亮不幸去世时,我们曾经怀有什么样的悲哀呢?”其文点击量,我看应有200多万。

  大家都是一副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

  总之,“吹哨人”李文亮,差不多有一个多月占据中国媒体焦点位置!全国、全世界的好心人,都在替“吹哨人”李文亮抱冤屈,几乎要“六月飞雪”,甚至李文亮还在抢救,还没有死,就有财新网这样的好心人给送来了花圈,并在网上发了讣告。面对舆情汹汹,武汉警方甚至是其上级、其上级的上级、上级的上级的上级,都很狼狈,不知道如何向公众解释,还派出了调查组,定李文亮为烈士——事情好像还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应该一追到底才对。
  


  这是好几天前的事了。

  但,自从英国“群体免疫”的伟大操作诞生以来,李文亮作为舆论焦点的地位,突然下降了,几乎有些销声匿迹的味道。其突然性、其消失之彻底,让我很不适应,有些大惑不解:公知的正义感怎么说消失就消失呢?

  媒体,公知精英,又在高谈阔论英国“群体免疫”的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合理性……总之,非常好,非常科学,无可指责。“群体免疫”,当然也要成为舆论焦点了,而且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可是,现在,我的疑问来了:既然英国的“群体免疫”那么好,那么,李文亮的“吹哨”,是不是也没有什么重要性?完全没有必要嘛。

  甚至,相对于美国、英国这些先进发达国家,中国,还有南朝鲜、日本提前两个多月的“吹哨”、封城之类抗疫经验,自然也没有什么重要性,甚至完全是多此一举,不但不代表先进、不是什么经验,恰恰相反,还代表落后、愚昧。

  很显然,如果由于李文亮被警察成功训诫,如果中国一直到今天也没有采取任何防疫行动,那么,中国不就是提前采取了英国美国式的“群体免疫”办法了吗?

  既然“群体免疫”那么先进、那么优越、那么文明,那么,李文亮的吹哨,不就成了真正的犯罪了吗?

  既然李文亮的吹哨是真正的犯罪,那么,武汉警察训诫他一下,又何妨呢?不但无妨,还是提前先进、文明、发达的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表现呢?不是吗?武汉警察,还有其上级、上上级、上上上级,不但不应该受到舆论的痛责,相反,他们应该接受鲜花和掌声才对呀!

  既然“群体免疫”那么先进、文明、发达、民主、自由、人权、典范,那么,为什么当初有那么多的媒体强调李文亮“吹哨”的作用呢?为什么你们当初都众口一词地指责武汉警察对李文亮的“训诫”呢?为什么要指责警察对李文亮的训诫影响了疫情预警了呢?你们应该高度赞扬武汉警察对李文亮的训诫呀!

  偏偏,那些把强调李文亮的“吹哨人”地位、认定对李文亮的训诫是导致疫情预警推迟的根源、指责武汉警察的媒体,也都是后来吹嘘英国美国“群体免疫”先进的媒体。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

  你们,媒体人,是不是有些前后矛盾?可否加以解释?

  这几天,又有人批判武汉中心医院的蔡院长,其实,蔡院长所做所为,不就是典型的“群体免疫”吗?



作者:吴铭   来源:吴铭再评说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407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