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长访美两场座谈会看中国功夫:主动变轨换挡,方得柳暗花明 作者:蒋晓峰Terry 来源:百度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 王毅外长结束访美,媒体焦点落在几场高层会见,包括与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但这远不是访美的全部。 王外长的官方活动之外,有两场至关重要的非官方活动,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外交的着力点,就是走民间路线的权重变得越来越高。 一场由美国阿斯彭战略小组主办的座谈会上,王外长说了一段值得特别体会的话。他说,两个大国保持对话是有益而且必要的。双方都希望中美关系尽快稳下来,争取好起来。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 这是王毅和几位美方高官会谈后的一个感觉和总结。但光有意愿还无法实现根本性扭转中美关系,中方在多次与美方打交道后,得出结论,美国官方的意愿、动力和效能都有欠缺。所以,在与官方交往的同时,与智库、商界等民间交往就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加州州长纽森在北京和领导人会见时,中方明确指出,“发展好中美关系,需要汇聚各方力量。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中美关系“四个所在”是在练内功,基础、希望、未来、活力,没有一个指向华盛顿的高官们,铁打的白宫、国会,流水的失能政客,不管是白宫行政系统还是国会立法机关,都担不起中方寄希望的重点。 这并不是说白宫、国会不重要,实在是中方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如果把未来和希望全盘寄托在从入住第一天起就盘算如何连任的白宫主人,和如同散沙一般连个掌门人都难产的国会,以及从反华立场上不断收割选票的议员,中美关系就算不是一事无成,也会蹉跎岁月,充满坎坷。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王毅说了下面一段话:“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元首共识真正落到实处。 意思就是旧金山会晤成事与否,只靠美国官方“自动驾驶”般滑行而不做方向矫正和速度提升,不现实。在到达旧金山站之前,必须要做的是“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重回巴厘岛”这一句,说轻了是提醒美方不要太健忘,不到一年前自己的承诺都抛之脑后。说重了,是在羞臊白宫那位,贵为总统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如何深入交往? 基于中美关系中这样的现实,中方主动变轨或者加轨,在民间、人民、青年和地方这四个维度上寻找扎根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从外交上理解,这是扩大交往范围,实际上是表达对美方执政团队的严重不信任,极有必要在官方交往这一轨的基础上,加大民间交往这一轨的比重和分量。前菜正渐渐变为主菜。 所以,王毅对鼓励美方人士多去中国走走看看,继续发出理性声音,“为增进美国各界对华客观认知,正确看待处理双方差异分歧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王毅参加的另外一场座谈会是由美中贸委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共同举办。从背景看,工商界为主,生意人居多。 座谈会上,提到美国工商界克服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困难,坚持致力于促进中美友好。这让中方看到了中美互利合作的动力、基础和空间,也找到着力点。 如果在商言商的话,中国能提供的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新机遇,有钱可赚、有利可图,有生意可做,既能发挥经贸合作压舱石作用,也加深民意。 中国人相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不是“官相亲”。这解释了中国外交在民间、地方、青年上加轨发力的用意。 王毅说,他访美的主线就是“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是在有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目标。涉及旧金山,用的是“通往”一词,没有用“直达”或“必达”之类,两者大有区别。 通往旧金山,直译就是希望能在旧金山实现元首会晤,但通往只是方向而已,靠美方“自动驾驶”未必能抵达终点,甚至出现方向偏差。 面向旧金山、通往旧金山是共同期待,但出发点不同。 美方希望暂时缓和与中国的对抗,策略性极强,目的是将重点放在乌克兰和以色列这两场成本极高的“美国代理人战争”上。拜登还希望在明年总统大选前,以“全球政治家”的姿态出现,旧金山峰会登高一呼,成为他外交上值得炫耀的金字招牌。 美方一方面希望中方配合,另一方面又摆出自己是所谓“负责任的一方”,中方一旦稍有不配合就是“不负责任”。 美国既想要蛋糕,又想吃蛋糕,既要又要还要…… 仔细看的话,王毅外长这次向美方提及旧金山,都没有具体承诺,不是中方不想,而是面对这样一个APEC主场和对手的斑斑劣迹,不能落了下风和被动。 作者:蒋晓峰Terry 来源:百度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