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集团舆论攻势在中国碰壁,世界人民的觉悟都在提高

2023-10-21 12:05| 发布者: 红星| 查看: 197| 评论: 0|原作者: 包明 |来自: 包明说

摘要: 犹太集团舆论攻势在中国碰壁,世界人民的觉悟都在提高作者:包明 来源:包明说 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立刻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制造舆论,希望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但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中国网民纷纷揭露 ...

犹太集团舆论攻势在中国碰壁,世界人民的觉悟都在提高
作者:包明   来源:包明说


       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立刻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制造舆论,希望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但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中国网民纷纷揭露以色列是在用谎言遮盖真相。这一点,让以色列国内舆论大为震惊和失望。为什么忽悠中国人失败了呢?

       其实,他们的忽悠不仅仅在中国失败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正在遭受失败。

       犹太集团是非常重视宣传工作的。二战结束以后,关于欧洲犹太人在纳粹统治下遭受屠杀和驱逐的悲惨故事,就被一遍一遍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宣传,人们似乎形成了这样的概念,二战的主要受害者就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固然在二战当中遭受了惨痛的损失,然而他们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在东方,中国人民遭受了3700万人死难的惨剧。即使在欧洲,其他民族遭受的苦难也丝毫不亚于犹太人。

       但犹太集团把持下的西方媒体却不闻不问,甚至于放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所以说,战后几十年来,犹太集团在操纵舆论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这次巴以冲突,犹太集团和以色列的舆论攻势,为什么没有能够达成同样的目标呢?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新媒体时代,犹太势力操纵媒体的能力在下降。另外,现代社交媒体的传播改变了人们获取真相的手段。

       犹太集团控制的媒体,主要还是在西方世界发挥影响力。在中国,虽然他们也雇佣收买了一些代言人,能够在公共媒体甚至学术交流渠道上,用各种形式来发表有利于以色列人的言论。


       但总体来说,中国的社会舆论还是相信政府立场。中国政府的长期立场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反对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中国的媒体主要还是控制在宣传部门手中,能够把上面这样的立场作为主流声音,推送到每个人的面前。

       在中国之外,广大的伊斯兰世界坚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全世界的穆斯林超过18亿人。犹太媒体的宣传攻势对他们不但起不到洗脑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这样一来,至少有32亿人不会被犹太集团控制的媒体牵着鼻子走,占到了全世界人口的将近一半。

       即使在西方世界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犹太集团的宣传。还是有那么一些媒体和媒体人,会报道巴以冲突的真相。犹太集团即使竭尽全力制造舆论,实际上所能够影响的也只是一部分人。


       从技术上说,现代社交媒体和照相手机的出现,让更多的人能够把真相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即使某些社交媒体是犹太人自己控制的,也挡不住这样的真相传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扎克伯格控制的脸谱网站。扎克伯格本身是犹太人,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后,脸谱网站立刻删除了大量表达巴勒斯坦人意见的账号。推特虽然没有做这样极端的事情,但是以色列国防军和其他西方媒体竭尽全力指责哈马斯才是有罪一方的言论,在推特上还是占多数。

       社交媒体不可能删除所有人的账号,也不可能禁止所有的转发。全球好几十亿用户用自发的行动,把少数人拍摄的现场真相大规模传播了出来。这些内容被封锁和删除之前,已经对受众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另外,无论脸谱还是推特,甚至是电报网,都是支持多语种的。用阿拉伯语或者其他语言编写和传播的帖子,往往要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之后,才会被说英语的内容审查官所觉察、采取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力已经已经造成了。


       在血淋淋的真相面前,人心向背当然会不利于以色列。这就是犹太媒体在本次巴以冲突当中,虽然使劲浑身解数,却没有达到目的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人类的大脑所能想出来的各种舆情斗争形式、斗争策略,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都是可以找到相应的案例,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而已。这些案例用历史、文学、小说、曲艺、影视剧的方式,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因此。当犹太媒体刚刚开始进行公关宣传的时候。就被中国网民识破了。对这一点,已经有不少分析界的朋友做了详细的评述。犹太集团的媒体操纵手段跟不上形势了。



作者:包明   来源:包明说

0人已打赏

0条评论 197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2020 荷兰华人新闻网 http://hlhx.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