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易服.变色龙 来源:有理儿有面 本文作者:香港资深媒体人 屈颖妍        我在报章、网媒写文章,又在香港电台主持节目,也有网上的Youtube节目,工作超越作家,最接近的形容,应该是传媒人,于是,我一直以此媒体人来定义自己。        直至,2015年……        因为写撑警文章,那年5月,我收到灭门恐吓。一个用广东粗口谐音为名字的组织:“调理农务兰花系”主席马健贤在社交平台留言,鼓动网民把我一家五口灭门,而且“鸡犬不留”。        “人民力量”绰号“快必”的谭得志更在网上公开我家地址,呼吁大家“去屈颖妍屋企门口,烛光晚会。”        另一班声称什么关注组的,约30多人,在我的电台节目播放前夕,聚在香港电台门口,打算把我围攻。        明显是刑事恐吓,我第一时间报警,有媒体跟进事件,找香港记者协会对这种摧毁言论自由的行为响应。谁知,记协的反应竟是:屈颖妍不是传媒人,她的恐吓案件不关记协事。        我天天在不同媒体正正经经发表文章,个个星期在官方机构香港电台主持节目,但在记协眼中,原来我不是传媒人。反而2019年黑暴现场,13岁的孩子“记者”,男扮女的易服癖“记者”,一时暴徒一时黄背心的变色龙“记者”,记协却通通包揽,视为传媒人,为他们争权益,说他们有采访自由,谴责警方对他们打压。这样的记协,代表传媒?还是只代表衣着打扮奇异的“黄色”新闻界?        日前,保安局长邓炳强接受《大公报》专访,质疑记协的代表性及专业性,说他们拉拢学生记者入会,有违专业道德。        记协主席陈朗升立即反驳说,他们的学生会员只占少数,约是全体会员人数的13%,而且门坎很高……        门坎高?13岁学生都拿到记者证叫门坎高?浸大学生已经当执委叫门坎高?一个可以发“香港记者证”及世界认可“国际记者证”的组织,批核者其中一个竟是仍在学、未工作过的大学生,这种儿戏运作,叫门坎高?        全港传媒工作者起码过万,但记协会员却只得486人,正式会员更只有331人,其他非正式会员包括学生、公关、附属会员、退休会员及永久会员。心水清者算算,这记协到底有几多真正在职传媒工作者?到底在业界有多少代表性?        要对付记协,其实非常简单,它不像教协,有9万几会员、有几个超市、有课程教材教案提供。记协的功能只得一个,就是发记者证,只要政府把权收回,以后由警务处或政府新闻处统一发放,记协就完全丧失作用。        只得三百几黄色新闻从业员围炉取暖的组织,几十年为什么可以愈走愈恶愈政治?好简单,谁给他们权柄,谁就是罪魁。 本文转自港人讲地 |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
                Français(法语)